Ariselin Design 創業心法:機會的陷阱
在我創業(或是說成為自由工作者)的這幾年以來,其實常常遇到所謂「機會」,有些機會是在你尚未成熟前,一些投資人、業主願意提供給你的。也許一般人會覺得「啊!有機會一定要抓住啊!」我卻想來跟大家分享,我始終認為在創業路上的一些「機會的陷阱」。
更多、更快,代表更好?
先跟大家說個故事好了,有個賣麵包的小李,原本推著餐車在巷子口賣麵包,因為食材很天然、加上技術純熟,口耳相傳之下,小李麵包的知名度不錯,每天小李推著餐車在巷口賣麵包,幾乎都是秒殺、天天完售。
有個投資人看中了小李的麵包,想跟他合作開連鎖麵包店,但小李沒有資金,投資人告訴小李,他只要先出技術,其他成本投資人可以先幫他出,等店開成有收入後再還他。小李被說服了,一起加入了投資人的創業夢,但接下來急速的擴張、成長、膨脹,讓小李開始懷疑,這真的是我一開始創業的目的嗎?
因為連鎖麵包店所需要更多的麵包,意味著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、成本、人力,小李變得沒有自己的時間,以前一週可以休息兩天跟家人一起相處、陪伴小孩,現在變成沒有任何時間留給家人;更甚者,因為需要更多的資金,小李無法拿出來,一次又一次的被稀釋了股份,最後甚至連小李僅有的技術都變得一文不值。
麥當勞的創業陷阱
再舉一個例子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麥當勞的故事?其實麥當勞創辦人雷‧克洛克(Ray Kroc)並非麥當勞的創辦人,「麥當勞」其實原本是一對兄弟—Richard and Maurice MacDonald,而雷‧克洛克(Ray Kroc)是他們的奶昔機業務員,當雷‧克洛克嗅到麥當勞兄弟以「流程化」、「快速出餐」這樣的商業模式有商機,不惜一切代價說服麥當勞兄弟與他合夥,以加盟「麥當勞系統公司」連鎖的商業模式快速展店。
麥當勞兄弟並不想要拓展連鎖店,因為在經過幾間店鋪的嘗試後,他們發現無法確實地控管品質,也擔憂其他加盟業者的胡搞行為,恐怕會砸爛麥當勞的招牌。
但雷‧克洛克並不這麼想,他認為若要賺大錢,積極地拓展事業版圖是當務之急,在他的斡旋下,得到了加盟業者的特許經營權,最後不惜與麥當勞兄弟鬧翻,偷走了麥當勞兄弟成功的商業模式,成就他的事業帝國。(註1)
盲目迷戀「更多」的反作用力
當然,我知道對很多人來說,創業就是追求更大的商業利益,但我其實一直對這件事情抱有疑慮與質疑。我總是在反思更大、更多這種盲目的迷戀對人類社會的反作用力,會不會只是幸福與成就的空頭支票?因為你永遠有追求不完的數字遊戲,因為「更多」,代表著生活與事業上更大的壓力、更多的問題、與更多的責任。
在我創業之初,也曾遇過對我有興趣的藝術經紀人,希望我加入他的藝術經紀品牌,他負責行銷推廣,我負責畫畫設計,起初我也非常興奮,但經過幾次的討論,我發現我們對品牌的規劃想法落差頗大,他希望全力的曝光推廣、商品化、品牌合作等,我卻希望保有品牌的獨特性與自主權,當我發現我會漸漸變得沒有自主權、必須對「擴張」與「加速」低頭的時候,我還是選擇放棄了。
這是個很艱難的決定,因為我等於是把大好的機會往外推,當時我根本不知道我是否能靠自己的力量走下去。但幾年過去了,我始終很感謝自己當時做了這個勇敢的決定,我還是沒有賺大錢、還在還房貸(笑),但我賺到了喜歡的生活、擁有品牌絕對的自主性,我可以對Ariselin Design的品牌走向有100%的控制權,而不需要對任何人負責、報備。當初做自由工作者的決定,就是平衡工作與生活,我不願意為了更多的成長擴張,失去了我重視的生活品質。
“通常當公司獲得成功或吹捧時,它們會透過接受更多複雜的事物來成長。這些複雜的事物往往背離企業的初衷或核心焦點,會導致成本變更多,也導致投入的時間與金錢更多。”《一人公司: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》
選擇之後的甘之如飴
當然,也許你會問我,我離成功還很遠,有需要考慮成功之後的事嗎?well, 我想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,也許這是思考你所謂的「成功」是什麼?雷‧克洛克除了創立的麥當勞帝國,卻也經歷了兩次婚姻破裂、犧牲掉他的摯友,這種不惜以冷血無情、寡情薄義的手段創造出來的金錢帝國,是我最資本主義最大的反思。也許,我一輩子都做不到世人眼中的「成功」,沒辦法住上大房子、開好車、拿名牌包,但我可以知足的住在小房子裡,用相對簡單的生活去創作喜歡的故事、畫面,做喜歡的事情來過生活,也許在外人看來是「勉強糊口」,但我於我來說,是選擇之後的甘之如飴。
註1:若有朋友對麥當勞的創業故事有興趣,非常建議你可以看一部電影《大創業家》,就是在講麥當勞兄弟與人雷‧克洛克的創業故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