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創業到購屋—我的人生新階段

謝謝大家對我上一篇《我在台北住過的那些房子—十年租屋血淚史》的喜歡,收到很多人跟我分享他們在台北租屋的心得,實在是心有戚戚焉。接下來想跟大家分享我在搬離開台北,「南漂」至府城台南之後的生活,在我創業到購入人生第一間房子中,我又創造了哪些空間?那我們一起看下去吧~

八、台南公園路—獨立套房


搬到台南後,我一開始是住在親戚的房子,這裡原先是我的舊家(小嬰兒的時候父母買的),後來因為種種原因,我們不住在這裡了。後來這裡改裝成一間間的套房出租,我也租了其中一間。




這裡最大的優點就是採光好,白天時也不需要開燈,只是因為窗戶外是大馬路,打開窗會很吵,加上會有超多灰塵(縣道上經過的都是大卡車),所以我幾乎是不開窗,只有需要通風時會開一下。



後來發現,其實就算是採光不錯的房子,也還是要留意窗戶外的環境(尤其如果你是像我一樣喜歡開窗有自然風的人),因為像這個房子因為只有單邊有窗,所以其實沒有空氣對流,對我來說並不算是一個理想的房子。我只能在我能做到的範圍裡(佈置、收納環境)盡量做到整潔舒適。(東西還是很多,哈哈)


(我還在牆上畫了一幅畫,讓整個空間更有自己的樣子,退租時有把它重新油漆還給房東)

當時搬到台南的想法是打算做 Ariselin Design 工作室,想要試試看靠著教畫畫、接案生活,一開始不太穩定(連工作室都還沒整理)的時候,我又跟親戚租了另外兩個房間還做 air b&b,算是我的第一個創業(笑)

九、台南公園路—獨立套房(Kokome小房間—妹妹的小春日和房)

(整理前的小房間,雙人床墊和床架還是朋友免費送我的)

前面有提到這裡是改成一間間套房出租的長租型套房,在我搬到台南之後,因為當時工作室還沒整理好,我還是需要有一筆支持生活的收入,因此我跟親戚又租下了外面的兩個房間來做 air b&b,來增加自己在這段空窗期(尚未開始Ariselin Design畫畫教學前)的收入。




大概是因為我本來就很喜歡居家佈置、空間環境氣氛的營造吧,我對改造這個空間一直都覺得很有趣。當時為了省錢,整個房間的畫、佈置品、軟件都是從我本來的房間裡搬過來(你就知道我以前有多愛買了!),只添購了必需品如:床包、被套、被子、枕頭等(要給客人睡的總是得買新的吧!);還有最便宜的IKEA電視櫃、上網買的白色掛衣架,大概只花一萬多塊就完成這個小房間的整理佈置整理。


(電視還是從舊家淘汰不要的,不過有點故障有時候會自己開開關關,還被客人投訴了幾次XD)

當時我對這個小房間的想法是,我希望他是一個讓人感覺到溫暖、像家一樣可以令人放鬆的地方。所以我在房間裡放了很多我自己的書、畫,我一直覺得可以了解空間主人的最好方法,就是看他都看了哪些書!



當時為了把小房間整理成可以租人的樣子,我記得我光打掃、清潔就足足花了三天!尤其是廁所,因為沒有對外窗,衛浴設備就比較老舊,很多地方都有發霉、黃漬,一個人趴在廁所刷地板的回憶實在是很難忘哈哈(不過對在台北租過各式千奇百怪的房子的我來說,這些都是小Case!只要沒有老鼠,一切都好談!)(老鼠回憶請參考上一篇《我在台北住過的那些房子—十年租屋血淚史》

很幸運的,小房間在上架 air b&b 不久就有客人,也獲得了一些不錯的評價,我在房間裡放了一本筆記本,邀請來入住的客人可以留言、建議給我,現在偶爾翻開來,都會覺得很感恩,這樣一間樸實無華的小房間,竟然還能獲得這麼多人的喜歡,真是何德何能呀(笑)




因為妹妹房獲得了不錯的評價,我也有了信心再弄第二個小房間。(原本就是設定要做兩間,一間妹妹房、一間姊姊房)姊姊房的想法是希望是比較成熟一點點的感覺,像是溫柔的大姊姊的房間。

十、台南公園路—獨立套房(Kokome小房間—姊姊的薰衣草房)


其實兩間房間的格局、設備都是一樣的,在當初的設定是希望一間是有朝氣、活潑的空間;另一間就是相對沈穩、溫柔的空間。還特地請新竹的朋友來我們家玩的時候,半威脅半利誘(?)的請他們幫忙油漆(笑)


(不小心邀了兩個苦力來幫忙整理(笑),真是我永遠的朋友啊~~~)



有了妹妹房的經驗,姊姊房的部分就進行得很快,大概也就是刷完三天廁所、家具組一組、佈置擺設弄一弄就好了(說的簡單哩!)這中間真的受到了很多人的幫忙,有朋友送了小桌子、有來幫忙組家具、刷油漆、還有送床墊的,讓我第一次的微創業就感受到人情冷暖。



Kokome小房間的營運大概做了一年多快兩年,其實生意還算不錯。後來會停止營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房租的問題。這兩間套房的租金加起來大概落在一萬兩千元左右,每晚的房價是1200-1700左右(有分平假日),大家可以算一算,大概前面十天都是做白工(笑),當然還是加減有一些盈餘,但對後期的我來說,沒有人幫忙只靠自己清潔打掃、接待,再加上後來 Ariselin Design的畫畫教學漸漸上軌道,小房間也算是完成它的階段性任務了。

還有另一個我當時沒有想到的是「人」的因素,前面有提到小房間是跟親戚租的房子,在經營小房間的一年多~兩年的日子裡,因為小房間的房東就是親戚,難免會接到來自親戚的某些壓力。當然也許長輩只是好心,但之於我來說,有時候會覺得倒不如去跟陌生人租屋來做air b&b還來的省心省事!(我的結論是,如果可以的話,不要跟親戚合夥做生意,有些麻煩不是花錢就可以解決的)

十一、台南信義街— Ariselin Design 插畫工作室


其實搬來台南最大的原因,是因為我想自己開工作室,做畫畫教學、接案,也想看看是不能能夠憑自己的力量活下去(噗)在做這個決定前,其實我是很忐忑的,當時我才28歲,有辦法不上班、靠自己賺錢嗎?當時我連學貸都還沒繳完,還要租房子、生活費等,現在回頭看看都覺得當時的我也太大膽了吧!不過當時我的想法是,我才28歲,我就給自己兩年的時間吧!如果真的行不通,再搬回台北找一份設計工作認命的上班就好了,至少我嘗試過了!

而工作室的地點,其實是台南朋友的民宿一樓,房東也算是我的貴人—大翰哥:


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大翰哥,當時他在台南經營民宿,知道我想要開一間插畫工作室,他就「慫恿」我到台南來(笑),把他的民宿一樓租給我,讓我可實現我的夢想。甚至可以說,沒有大翰哥就沒有Ariselin Design,我也沒辦法在這個小小的地方遇見那麼多喜歡的朋友。


(這是工作室的前身,是台南小巷子裡的一間古樸風格的民宿)



把紅磚漆白、吧台桌的木頭更換、吧台椅漆白、牆壁漆上主題色的淡紫後,我的工作室雛形就慢慢成形了。
這中間跟大翰哥討論過很多次工作室的形式,本來還想把吧檯打掉讓空間變大,但後來還是選擇了比較簡單、省錢(笑)的方式維持現狀,僅單純地更換油漆顏色,就讓整個空間的氛圍大不同。



古董櫃、大長桌、單人桌椅,都是大翰哥留給我使用的,其他的裝飾軟件則是我一點一點慢慢增加添購,大概也花了半年~七、八個月,我才漸漸覺得這裡有屬於我的樣子。原本也有討論地板是否要增舖塑膠地板,這點我倒是有點後悔,應該要舖的,也許會讓整體風格更一致。但由於我的預算不多,也不想讓大翰哥再多花錢,就打消這個念頭了。



在經營 Ariselin Design的中間,我也常常一個靈感一來就來個大搬風。原本這個角落放著一台大冰箱,也是大翰哥留下來給我使用的。但我嫌實在太佔空間,移開後佈置成一個單人座位,旁邊的紅酒箱也是去酒商買的,可以堆疊收納,可塑性很高!



而我們主要上課的長桌,也是大翰哥整理民宿時,拆下來的圍籬的木板釘成的,搭配上溫莎椅,這裡就是我們一起畫畫、做手作、刺繡的空間。從2016年到現在,開過上百堂的水彩插畫課、花藝課、手作課等等。不可思議的,我將我理想的畫面漸漸成真了,每次走進工作室,換上圍裙,就覺得自己的夢想實現了。

十二、台南健康路—公寓


終於來到介紹最後一個空間,從租屋變購屋的我的小家N.0!(笑)

當初是以租屋目的來到這個充滿陽光的家,位在學校旁的老公寓。房東(前屋主)也是我來台南後認識的原白馬書店的主人,當初在臉書看到她在找租客,就覺得「it's a sign!」是上天給我的暗示要來看這個房子!(當時已經看了不少台南的房子,不是太貴就是太怪,有那種樓中樓硬是隔成樓上樓下兩間出租的房子,再次見識台灣房東們的創意無極限!)

第一眼見到這個房子我就很喜歡,大大的落地窗、灑進滿滿的自然光。房東留下的盆栽、木櫃、冰箱、自己做的木桌、冰箱、冷氣、洗衣機⋯等,都願意留下給我們使用,我幾乎是沒有懸念的就決定要租這裡,即使他的租金相較其他房子稍微貴了一些。



剛開始住進來的時候可以說是「家徒四壁」,因為大叔秉持著「能省就省」、「能不買就不買」的心情在住這裡,照片中的桌子、櫃子都是房東留下來的,我們只多買了椅子跟電風扇,連吸塵器都是從我工作室拿過來的(笑)

當時大叔很著迷一本書,叫做《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》裡面介紹了很多簡單生活的概念,譬如:沒有冰箱、沒有電視、沒有收納箱等,在我看來有點不可思議的生活型態,但大叔看得津津有味,邊看邊說「這個我可以!」。

於是想當然的,這中間過程經過了許許多多的討論跟拉扯,每次總在「我想買、大叔不想;我覺得需要、大叔覺得不需要」裡拔河,有時候覺得真的很累人,但有時想想這也許就是兩人生活比起一人生活要克服的挑戰。(關於這點我大概又可以寫十篇文章來分享彼此的拉扯(笑))



以現在的狀況來看,大概是我較佔上風(笑),但其實家裡的許許多多東西,都是從以前我的租屋處搬來,這張照片實際上添購的家具僅僅有電視而已。照片裡的立燈、小房子書架、小邊桌都是IKEA的商品,是我之前經營小房間時購買的;電視旁的小抽屜櫃是之前去日本旅行時的戰利品;電視下方的櫃子與旁邊的書櫃都是房東留下來的,因為電視下方放了醫藥箱、3C用品的空盒、帳單等,比較零碎不好看,所以我用了一條之前去歐洲旅行買的刺繡桌布遮醜(笑)



我們家並沒有沙發,而是用單人床墊來取代。我在寫文章的時候才發現,這張單人床墊已經買了快十年!是我還在台北租屋的時候買的,才3000多塊用到現在也太堪用了吧!放上一些抱枕、靠墊,就是一個很舒適的視聽區,因為目前餐廳還沒有安裝冷氣,夏天天氣熱或是想邊看電視邊吃飯的時候就會在這裡。(像現在炎熱的七月天就幾乎是天天都在這裡吃飯)



我最喜歡這裡的是外面的一整片綠樹風景,我們家是在學校旁邊,窗外就是學校的操場與球場,下午時間就會聽到學生們打球熱鬧的加油聲、我喜歡坐著看綠樹搖曳、白雲緩緩飄過,常常一不小心看著看著就打瞌睡,然後就順其自然地躺下去睡他一個長長的午覺!(反正旁邊就是床嘛!哈哈哈)



我們家的廚房是屬於開放式廚房,跟餐廳是連在一起的。我很喜歡這樣的設計,我一直覺得一個家的中心應該是廚房!而我們家恰巧就是這樣!之前也有人詢問過我油煙的問題,因為我們家雖然蠻常開伙(以前疫情前一週至少下廚兩、三次,現在疫情關係又更常下廚了),但真正用到大火油煙的料理不多,偶爾想要大火煎牛排的時候,我就會把前後陽台的落地窗與窗戶都打開通風,瓦斯爐旁邊也有一個小窗戶,打開後空氣流通快、油煙也就散得很快,幾乎沒有什麼油煙問題。




我一直覺得我們家廚房很像日本電影《橫山家之味》裡男主角良多舊家的廚房,東西有點多、有點亂,洗好的碗盤在流理台旁晾乾著;我覺得比起乾乾淨淨閃閃發光的廚房,有點不完美的廚房更有生活的樣子。

因為廚房也是開放式的層架收納,我們家的碗盤並不多,實際數了一下,我們只有8個盤子、5個飯碗、3個小碟子而已。這跟我以前的生活型態完全不同!以前就算不煮飯,還是好喜歡買碗盤,總覺得有碗盤才是主婦啊!(太奇怪了吧!)現在的下廚比例是以前的十倍以上,但擁有的碗盤卻是以前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。

這也讓我慢慢理解,其實人真正需要的並不多,用少少的物品換來的生活也能豐滿富足。(好吧,也再次跟大家推薦大叔熱愛的那本《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》,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。我是覺得有點可以參考啦,不過有些真的有點誇張我做不到,大家量力而為呀~)

因為廚房的收納空間不多,所以我們用了兩個小櫃子來當電器櫃,也當廚房跟餐廳的小小分隔;這兩個櫃子是不同的,一個是IKEA的四格收納櫃、一個是宜得利雙層櫃,都是我以前就買的。上方放置了常用的小家電,分別有咖啡機、小烤箱、電子鍋、氣炸鍋與Brita濾水壺。(關於家電的購買又是我跟大叔的另一段拉扯,又可以另外寫一篇長篇大論來跟大家分享了哈哈,等我!!)



廚房算是我們家使用頻率非常高的地方,早上通常是大叔準備早餐,可能是前一天做好的麵包、切點水果、泡杯咖啡;有時候較晚起床就會跟著午餐一起吃,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都在家,下廚做飯的比例就更高了。我實在是很喜歡這種「以廚房為中心」的生活,就算我的廚房不算完美,但我還是很喜歡它,也很謝謝它照顧我們:)




我家臥室旁的另一個小空間,目前是我跟大叔的工作室。(雖說是「我們的」,但其實大部分都被我佔據啦科科)現在是我跟大叔一人一張桌子,我會在這裡工作、畫畫、上課;我有一個奇怪的癖好,是覺得書桌一定要在窗戶前(這是我看《慾望城市》學凱莉的)。剛好這裡窗外就有好幾棵阿勃勒樹,當初夏時節阿勃勒開花的時候,窗外就是滿滿的黃花,真的好漂亮!



(工作室的兩張桌子,一張拿來畫畫工作、一張拿來縫紉aka大叔的桌子)

今年開始大叔暫停了原本室內設計的工作,暫時休息。問他這段時間想做些什麼?他說他想做麵包,因此,我們家的餐廳就又小小的改造一番,變成一個可以吃飯、可以工作、可以提供他烘焙的複合式空間。




我把原本的工作桌跟餐桌交換,搬到餐廳中間變成中島。拉兩張椅子還是可以吃飯、工作,平常若大叔要做麵包也就在這裡。後面多買了IKEA的白色鐵架,放大烤箱與烘焙的道具。我實在是很感激房東留下了很好用的桌子與櫃子(是房東自己DIY製作的!)這個角鋼木桌很穩、很重,很適合拿來當料理桌不會晃,簡單的設計不管放到什麼樣的空間跟用途都很適合(我一開始是拿來當書桌、也曾拿來當燙布的裁縫桌),我漸漸發現,在選擇家具的時候,如果可以考慮多種用途的話,好像更適合我們這種小家庭。


(拉兩張椅子就能吃飯,少了電視干擾還可以好好的對看、聊天)

因為不用預設他是「什麼桌」而選擇的簡單設計,就能依照自己的使用習慣跟生活去調整。不會說用了一陣子之後才發現不堪用,或是只能限制某種用途。不管是拿床墊來當成沙發、書桌拿來當中島等,我也漸漸學會照自己的生活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用品,如果你正缺少什麼、想買什麼,或許其實現有的東西就能替代,不需要一定要去重買一個全新的。(這也是《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》作者一直提倡的)(好吧,可以借來看看啦)

因為我實在太喜歡我們家了,在住了兩年多後,跟大叔討論之後決定買下來,成為我人生(截至目前為主)花的最貴的一次消費(笑)。因為已經入得很習慣,周邊的生活機能、環境都很熟悉也很喜歡,房東(前屋主)也把所有的家具家電留給我們(衣櫃、冰箱、兩台冷氣、洗衣機、熱水器...等,我算過如果要重買大概也要花個20萬左右),讓我們無痛成為房子的新主人(笑)

其實我一直很想嘗試看看去偏僻的地方住一陣子(比方山上或是海邊,那種人煙罕至的地方),因為疫情的關係加速我實現線上課程教學的動力,擁有這個小房子也許是一個起點,讓我更清楚將來生活的模樣。曾經在我自己的臉書上寫道,「房子跟空間也是有個性的,你怎麼對待它,它也會怎麼回饋你。」我越來越相信這件事,當你清楚生活的模樣,才能把自己引導到你的心之所向。

謝謝看到這裡的你,我好像把自己的前半生交代了一下(笑)希望這兩篇文章能讓你有所收穫,不論是在現實跟夢想拉扯的你、或是找不到生活重心、對未來茫然無知的你,都想跟你說,「辛苦了!我也曾經是這樣!」也許我們對未來都還沒有明確的輪廓,但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當下。就算是一公分也好,朝自己的喜歡的生活前進,或許在不知不覺中,就到了那個屬於你的桃花源地了。

那麼,我們下篇文章再見囉:)